现在AI圈很诡异,各种新产品没什么人关注,反倒是人事变动和花边新闻热闹非凡。
即便是OpenAI也不例外,大家就爱看它宫斗、诉讼、互相举报那些事。
这公司也很给面子,今天又送上了两个大新闻:
公司2名骨灰级元老,一个跑路一个“休长假”,同时马斯克再次起诉OpenAI。
遇到这种公关问题,最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是转移注意力大法,看看马斯克,什么火箭、脑机接口、FSD、Robotaxi的重磅进展,大多是在业绩不好的时候放出来的,以求重建投资者信心,俗称画饼。
这招,OpenAI的CEO山姆阿尔特曼也相当熟稔。
简单说下这次的事件,跑路的高层是OpenAI联合创始人,被誉为“ChatGPT架构师”的John Schulman。John Schulman在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离职后接管了超级对齐团队。
他在twitter上表示离职后将会加入Anthropic,也就是OpenAI最大的竞争对手,创始成员基本都是从OpenAI跳槽过去的,其开发的大模型Claude被视为GPT的最强的替代品之一。
Greg Brockman大家应该很熟悉了,被誉为“OpenAI的总设计”,也是公司总裁,前几次OpenAI陷入舆论危机,他都站出来坚定不移的支持阿尔特曼,这次据报道Greg Brockman称自己将休假到年底。
至此,OpenAI的11位联合创始人,还在公司上班的只剩下CEO Sam Altman和Wojciech Zaremba两个人。
也难怪有OpenAI内幕爆料的帖子表示:现在领导层已经成了一个空壳。
OpenAI遇到的麻烦不只是高层动荡,马斯克在今天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马斯克上一次起诉是在今年3月1日,时隔小半年,马斯克的诉讼对近半年发生的事件作了补充。
主要内容依然是马斯克认为,阿尔特曼以虚假的承诺吸引马斯克支持非营利公司OpenAI创立,而后将OpenAI由非营利组织转变为营利性企业并从中牟取巨额利益。
别看马斯克和OpenAI官司打得火热,但画饼技术倒是一点不少的传授给阿尔特曼了。
从Sora迟迟不上线,到SerachGPT演示视频出错,我们来回顾一下OpenAI画的饼。
前几天刷屏的SearchGPT,就在各地网友兴致勃勃看那些灰测用户展现SearchGPT功能时,《大西洋月刊》浇了一盆冷水,指出OpenAI官方演示视频中存在错误。
官方视频中,用户在SearchGPT里搜索“八月份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恩音乐节”,结果SearchGPT给了一个错误的日期。事后,OpenAI发言人Kayla Wood确认该错误,并表示这是“原型版本”,会加以改进。
根据OpenAI公告,以及发言人Kayla Wood采访,SearchGPT只是一个AI搜索的临时原型,目前,该产品已开放候补名单进行小范围测试,测试名额只有10000个。
正式上线日期自然是提都没提。
“炫酷的演示视频”+“少量的测试人员”+“不确定的上线时间”,沾上这三兄弟的科技产品,什么成分不用多说。
这也就是OpenAI没上市,谷歌AI搜索提供错误搜索内容时,当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价可是大跌了9%。
另一个OpenAI产品Sora,可谓是饼中之饼。
今年2月份,Sora发布时,其热度可以用炸裂来形容。根据知微数据,“Sora"发布首日上榜热搜32次,累计热度6600万。5日内,相关话题上榜热搜超百次。
然而,小半年过去了,Sora除了几个新的短片,再无音讯。
每当有视频生成大模型上线,Sora都要被网友拿出来“鞭尸”一次,谁要敢提“中国AI远远落后美国”,用Sora这事反驳他准没错。
还比如阿尔特曼说要融资7万亿美元造芯片的论调,他不仅仅要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,甚至还想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。
最大的槽点就出在融资金额上,微软和苹果的市值相加也就6.3万亿美元左右,这还是两家公司市值屡创新高的情况下,剩下的零头还能把中国几乎所有AI公司打包带走。
根据Gartner的数据,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也只有5330亿美元,是7万亿的13分之1。英伟达CEO黄仁勋对此的回答是:目前全球数据中心的总价值约为1万亿美元,阿尔特曼的7万亿可以买下所有GPU。
然而截至今年7月份,关于此事的最新消息也仅仅停留在:
“OpenAI正在招募曾参与生产谷歌AI芯片员工,并寻求开发一款AI服务器芯片”。
有网友做了一张梗图,完美展示了OpenAI的画饼行为。
先发条twitter,宣布我们要做一个xx项目。然后展示炫酷的使用视频,让网友直呼amazing。最后就是漫长的等待,直到网友忘记。
然而,梗图中的苦瓜脸原本指代网友,现在更像是阿尔特曼现实写照:我也没办法,先画个饼吧。
那么,除了画饼外,OpenAI还能有别的处理方法吗?很可惜,并没有。
因为OpenAI不能停下来,他们需要钱,要靠画饼来融资。
在一篇题为《How does OpenAI Survive》的长文中,作者对于OpenAI这种盈利模式不清晰、但却需要大量烧钱的模式产生了质疑:
“OpenAI的营收在35亿至45亿美元之间,但其运营亏损可能高达50亿美元,其收入远远无法覆盖成本。而为了推出下一代的大模型GPT5,OpenAI需要更多的数据和算力,这又是一大笔花费。”
“但在这些花费之下,我们暂时没有看到一个具有清晰模式的商业产品。”
作为例证,文章提出之前两个天量融资的项目,总计融资222亿美元的Wework和250亿美元的Uber,前者虽然失败了,但作者并不否认他有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。
而后者最终盈利了,并且Uber的产品有明显的存在价值,即替代过时的“出租车”。
就当下而言,OpenAI如何赚钱尚未可知,GPT4也没能展现出对某一行业有“革命性的颠覆”。
因此,OpenAI只能继续前进,并且继续融资。
当年马斯克为了解决特斯拉的产能地狱而不得不睡在工厂里,可AI并不是拿鞭子抽就能实现的。
上一篇:白银多头酝酿爆发!白银日内交易分析:银价有望再大涨近3%
下一篇:ETF日报复盘 “黑色星期一”?全球巨震,资金流入A股可期?食品ETF(515710)逆市收红,医疗ETF(512170)盘中上探233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