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野战军这个统称源头是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的《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》,这个规定就是将全军进行了一次整编,让各野战部队按区域划分为了四大野战军,即西北、中原、华东、东北,注意,这里面是没有华北的。
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,东北野战军入关,这样再按照区域来界定就不太合适了,于是就再一次进行整编,番号便改成了第一至第四野战军,还是没有第五。
或许有人会反驳:不是还有个华北野战军吗?老实说,当年还真没有“华北野战军”这个番号,华北军区当年都没有成立野战军指挥机构,按照真正规范的说法,华北的野战部队应当是“华北军区所辖的三个野战兵团”。
是不是有些奇怪,明明我党在西北的力量不如华北,不管是兵力还是火力都比不上,偏偏西北可以成立野战军,华北却不能。这个根本原因呢,就是华北迟迟没有打开局面。
这不是我信口胡来,当年朱老总也是这样评价的。
1946年6月,蒋介石悍然向各大解放区发起进攻,经过抗日战争多年的发展,我党在晋察冀三省的力量也是比较强大的,然而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将近一年,华北部队始终没有打出什么亮眼的成绩。
中央领导们都有些诧异,为此,总司令朱德专门在1947年4月去往河北保定召开会议讨论华北的问题。
会议上大家都畅所欲言,朱德总司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我党在华北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群众基础差,二就是后勤跟不上。
群众基础差主要还是抗日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,日寇发动全面侵华之后,华北就成了第一线战场,因为这片区域平原居多,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可以长驱直入,这是当时的中国军队难以抵挡的,因此最初华北的战事非常糟糕。
日寇为削弱中国人抵抗的决心,组织了多次惨无人道的大扫荡,使整个华北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。
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八路军战士只能是选择化整为零的游击战策略,跟日军进行周旋伺机发展。但是这样一来,就很难在当地做群众工作,因此基础就比较薄弱。
而且长期进行游击战还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就是,习惯了这种作战方式、思维,再面临着大兵团作战时就比较难转变了。
而后勤跟不上这一点,朱德直接用一句很贴切的话来形容——“吃饭的人多,打仗的人少”。这个也比较好理解,华北部队惯于打游击战的话,各作战单位都是较为分散的,这就导致了各个小部队都要为自己的生存做考虑。
很多小股部队都有自己的后勤部,能够提供伙食、医疗、运送甚至训练等方面的保障,这对游击战来说很有优势。拥有这一套体系,只要不是被敌人全歼,那就还有再建的机会。
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一支军队也是如此。多出这么多后勤人员,势必就压缩了一线战斗人员的配比,所以朱老总才会说出那句话。
当然,这也是无奈之举,结合现实来看,华北部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,为了更好地生存,只能是如此选择。
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朱老总没有明说,那就是华北地区复员人数太多了。1946年蒋介石做出想要和谈的姿态,与我党签订了《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》,双方约定各自缩减部队,南京国民政府缩编成50个师,我军则裁减至10个师。
蒋介石一边趁机削弱地方派系的同时,一边使了下手段,将嫡系部队的军改为整编师,实质上人数丝毫没有减少。我党也很快向各大解放区下达命令:第一期于三个月内精简三分之一,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。除东北及热河外,各地复员整军。
莫非我党缺乏警惕,没看出来老蒋的瞒天过海?当然不是,否则也不会强调东北和热河不执行复员政策了。只不过当时广大民众和民主人士都渴望和平建国,我党也必须去做,以免落人口实。
政策下发了,各解放区如何去执行就很考验负责人的灵活性。
其实党内的高级领导基本都明白,战争迟早是要来临的,因此大部分根据地都没有严格按照复员三分之一的标准去执行。比如中原军区只是撤销了一个旅的番号;西北总共复员了2700人;苏中就压根没裁,粟裕反而一直在招兵,做好了战斗准备。
但晋察冀有点与众不同,严格地执行了延安的命令,抗战刚结束时晋察冀边区连同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在内,共有32万人左右,等这次整编结束,只剩下了20.1万左右。共复员了10来万人。
开国中将郑维山回忆录中就谈及了此事:“如数复员了三分之一,伤了部队元气”。当时很多干部也有意见,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的李运昌听说复员规模后当即给聂荣臻写信,直言老蒋没有诚信,部队减员太多会很危险。
张家口战役后,华北部队全体上下士气都很低落,晋察冀军区2纵司令员郭天民在一次会议上发了火,怒斥道:军区有三大决策失误,一是盲目乐观,战争准备不足;二是盲目裁军,堪称自废武功;三是盲目轻敌,对傅作义的威胁视而不见。
因言辞过激,郭天民被撤销了职务,后来去配合刘邓指挥作战了。其他人只是性子没有郭天民这么急,但想法大部分是一样的。
关于不该复员得如此坚决这一点,聂荣臻自己也有检讨,他在回忆录中解析了心中的矛盾:
他担心战争再起,又从命令上看到总部裁军的决心很大,于是对和平前景产生过分的乐观。总觉得美国人都不赞成开战,得不到支持的南京当局必然难以发动战争,于是就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总部的指示。
现实却与他所想正好相反,后来冲突一起,华北的兵力严重不足,因此局面十分被动。
朱老总知道有这个原因在,但他也不好直说,否则就是当众指责聂荣臻,这样不利于部队后续的发展。
当然,总体来说华北后来的发展也不负众望,在解放大业中还支援到了西南、西北,也是一支光荣的队伍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