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探鸟巢树花、夏赏荷叶田田、秋看苇影依依、冬观掠水候鸟。”
在南沙最南端的南沙湿地,一片片红树林从淡咸水交界处恣意生长,随风舞动。这里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,每年有超200种、近10万只候鸟从北方来此越冬,是粤港澳大湾区难得一见的“候鸟天堂”,并入选2022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。
南沙区三山耸翠、百脉通海、万顷良田、蓝绿交织,山、城、田、江、海交相辉映,先后两次入选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获评联合国“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”金奖。
《南沙方案》提出,要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。立足优越的自然生态本底,近年来,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(下称“南沙区分局”)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,为南沙区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支撑,也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绿美生态建设的各项成果。
“198公顷”的守护
在南沙大角山滨海公园,一株株补种的红树林茁壮成长。南沙通过地形及水系修复恢复生境,采取人工种植与自然恢复结合的手段,修复退化受损红树林。
红树林是热带、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,作为“海洋之肺”,在净化海水、防风消浪、维持生物多样性、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南沙有着广州最大面积的红树林,面积达198.18公顷,共发现红树植物13科15种,占广东省红树植物种类的62.5%。
近年来,南沙区持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。南沙区分局牵头组织编制了《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(2022-2030年)》,推进实施广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建设、南沙湿地海岸线生态修复工程、虎门大桥北侧(广州段)海岸线整治工程、南沙区红树林营造与修复一体化服务等项目。
2023年,南沙区在广州市首次设立红树林林长,聘请9名镇(街)级副林长和1名区属国企分管领导担任红树林林长,明确责任区域、管护目标和主要职责,实现红树林资源网格化管理。
同时,南沙深化“林长+检察长”协作机制,多次就红树林保护、野生动物保护、生态损害补偿、生态价值实现召开磋商会议,共同推进资源保护。
此外,南沙区分局还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、广东省生态修复协会、广州海洋双碳协会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为绿美生态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意见。
“自2023年开展南沙区红树林营造与修复一体化服务项目以来,我局已新增营造红树林43.3公顷,修复红树林161.14公顷,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南沙区的红树林营造和修复任务。”南沙区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“绿美南沙”的生动实践
今年3月12日植树节当天,南沙区分局组织在大岗镇十八罗汉山举行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,区内干部、群众共200余人参与到本次活动中,种植广州樱253株,新增绿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。
近年来,南沙区深入推进绿美南沙生态建设,并取得良好成效,其中南沙绿地率达38.82%,绿化覆盖率达40.24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.9平方米,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。
通过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,南沙区科学编制作业设计,在大山乸、十八罗汉山和南沙湿地推进多彩森林、山地造林和防护林建设。
围绕南沙湿地保护,南沙正加快推进其申报国家级重要湿地,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,加强水生态修复和生物栖息地修复,完善湿地服务设施,充分发挥湿地优质生态资源优势,持续开展爱绿护绿科普教育,实现科研、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,建设高质量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。
此外,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工程方面,南沙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基地建设,以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,科学推进湿地保护和水鸟生态廊道建设,改善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。
根据《2024年绿美南沙生态建设工作方案》,南沙今年计划完成森林提质增绿约3379亩,其中优化提升森林质量20亩,新增造林绿化3359亩,建设森林步道10公里。
南沙区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将把科学造林融汇于生态建设当中,高质量推进红树林专类植物展示园、水鸟生态廊道、森林步道等项目建设,实现“点、线、面”全面增绿,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,用实际行动谱写绿美南沙新篇章。
南方+记者 任燚
通讯员 南规自宣